夜夜躁天天躁很很躁,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国产美女牲交视频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干部培訓班心得體會
作者:萬靖 時間:2018-04-23  點擊量:    
【字體: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給出了新的定義: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國有企業為國而生,因黨而興,為民而立。作為一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本人深刻認識到,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內在要求,不僅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課題、新要求、新任務,也是時代交給我們國有企業的一個新問卷。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關鍵力量,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事關國家經濟安全,身系社會繁榮穩定,直接影響著職工群眾的工作生活。國有企業發展為了誰、依靠誰,企業的發展成果與誰共享,是我們企業管理者任何時候都不可回避的理念問題。國家領導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印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作為企業財富的創造者,職工群眾就是企業發展的檢驗者和閱卷人,金杯銀杯都不如職工群眾的口碑。

因此,滿足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就是我們國有企業的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當前,部分國有企業人員數量絕對過剩與人員能力相對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人才利用不足與人才局部短缺現象并存,人盡其才、人盡其崗、人盡其責、人盡其用局面尚未形成;人才隊伍建設與企業發展及業務轉型需求不匹配,成為國有企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狀的重要表現之一,在我們單位同樣存在。這些難題如何破解,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

在我看來,“美好生活”是人人向往、人人奮斗而來的幸福生活。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容更加廣泛,不僅包括既有的“物質文化需要”即客觀現實上的“硬需求”,更包括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更具主觀感受的“軟需求”。新時代是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的時代,更是我們帶領職工群眾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美好生活的時代。在此新命題下,如何處理好滿足職工群眾需求與企業建設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成為擺在所有國有企業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南方公司作為鐵道兵轉業而來的建筑施工企業,我們有著優良的鐵兵文化傳統,在企業內部,有老鐵道兵,鐵二代、還有每年新招收的大學生。“做企業就是為了職工幸福的生活。”而且要針對不同的群體滿足不同的需求,這樣才能讓職工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才能確保企業發展航向不出現偏差。

首先要打破企業不充分不均衡發展,才能實現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美好愿景。為了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我們通過多攬活,國鐵主業進一步深挖細挖,城市軌道持續推進、形成規模;干好既有安哥拉、吉布提海外項目,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在抓安全、保質量上下功夫。在安全管理上建立滿足現場需求的體制機制,下一步在襄陽培訓基地引入“通州安全體驗模式”,把安全理念轉變為自覺行動。在落實企業全面轉型升級上下功夫。不斷拓展新領域新市場,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聯合中車、中交、華為、中興等代行企業和設備供應商,向工程總包、產品代理轉型。以信息化、工廠化、機械化為手段,精確“五量”計算,引入BIM建模技術等,拓寬精細化管理新思路。通過創新引領,建精品工程,讓企業成為為員工遮風擋雨的大樹。

其次要在滿足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等“硬需求”上用足力氣。黨的十九大精神猶如一聲強勁的春雷,響徹大地,舉國沸騰。職工群眾期盼有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作為企業管理者,要結合公司現有框架,通過制定激勵政策,引導督促職工通過自身鉆研和努力為企業創造價值,為自己贏得認可。一是建立內部專家庫,發放專家津貼;二是制定下發了《科技管理辦法》明確科技立項和技術成果獎勵內容,引導員工學技術,多創新,通過個人鉆研增加個人收入,僅2017年公司就連獲八項國家專利授權。三是我們一直執行的委派人員管理辦法,通過在崗位之間建立不同途徑和層次的開放式通道,使各系列人員安心在本專業深入發展,同時根據考核發放委派津貼,不斷創造自身價值,打破個人職業發展天花板瓶頸。四是通過團購住房,為員工提供詳細購房信息、優惠價格,滿足職工購房需求。

第三,要在滿足職工群眾“幸福感”的“軟需求”上下真功夫。作為施工企業,四海為家是必然現實。如何讓員工能夠安心工作,實現對個人家庭生活的渴望。公司通過建立單身青年俱樂部、開展內外青年聯誼活動,充分為單身青年牽線搭橋,贏得幸福感。在確保后方穩定方面,通過嚴格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讓一線員工在干好工作的同時能夠享受家庭生活。同步完善、提升職工薪酬體系,繳納全額“五險一金”,建立企業年金,確保全體職工共享企業發展紅利。同時,企業今天的發展離不開老鐵道兵的奉獻,公司專門成立退管辦,始終堅持開展退休老同志座談會、各項棋類、戶外運動等活動,發揮老同志對企業建設發展的余暉和熱情,提升對他們的存在感的認同。

第四,要在實現員工自我發展提升的“安全感”上有新舉措。我們一向“把人才看作是可以持續發展的資源”,一邊開發利用,一邊培養保護。在人才招聘和引進上,借助專業人力資源咨詢公司,聯合重點院校,科學建立招聘選人數字模型,確保從源頭把控引入人才質量;合理規劃人才引進和選聘工作,緊跟市場形勢需求,及時引進海外經營、人力資源、黨建法務等專業人才。在人才培養上,我們的襄陽培訓基地功能性已逐漸顯現,兩年舉辦各類培訓班20余次,受訓人員達512人次;施工一線傳幫帶推動“導師帶徒”活動在一線落地生根,成為我們公司發現、培養、造就青年人才的重要載體;對長期合作的勞務工嚴管善待,表現優異者可破格錄用為公司正式職工,有效盤活現有人力資源。

“時代潮頭勇者勝”。低價格、高風險和嚴酷的市場競爭將成為常態,國有企業必須在自身管理上做文章,下真功夫、下硬功夫。根據形勢,我們確定2018年為公司的“全面轉型年”,繼續堅持改革轉型與提質增效同步,科技興企與人才強企并重,推進企業向著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續發展目標邁進,確保職工生活更有質量、更有尊嚴!